跳至正文

测量光幕如何测物体的尺寸及体积的,原理是什么

测量光幕,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。

发射端发出密集排列的红外线,红外线之间的间距可以在1mm-80mm,而接受端则接收这些红外线。

这样就形成垂直或者水平的光幕区域,当被测物体从光幕中通过,则部分红外线就会被遮挡。

接收器会记录被遮挡的红外线数量和位置,再根据光束的间距及被遮挡的数量进行计算被测物体的长、宽、高等尺寸,再根据长、宽、高计算出物体的体积。

一般红外线的间距,通常精度可达到1mm。

在动态场景中,通过两套光幕,可以分别测量物体的宽度和高度,再结合速度计算长度,从而可以计算出物体的体积。

而在静态场景中,一般需要三套光幕,分别覆盖长、宽、高方向,从而计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。

测量光幕可应用在多种场景中,比如以下这几个:

1、应用在流动的流水线中,测量经过的产品的长、宽、高等尺寸,当遇到不合格的尺寸产品,可以进行直接剔除动作。

2、应用在快递分拣中。通过自动测量快递的尺寸,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分拣等动作。

3、可以测量过往的车辆尺寸,比如限高报警。

4、可以批量测量木材的尺寸,提高工作效率。

测量光幕的优势是非接触式测量,尤其对于软性物体,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害,而且精度也高,并且能够在线实时测量,尤其在自动化领域中,更是有优势。

而且测量光幕的价格也都是比较便宜,测量简单,易操作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在线客服
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