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正文

安全光栅选型指南:三步搞定

在自动化工厂日益普及的今天,安全光栅作为一种非接触式防护装置,已经成为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的标配。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,很多工程师在选型时常常感到迷茫。今天我们就用三步,帮你快速搞定安全光栅选型。

第一步 明确应用场景,选对类型

选型的第一步是明确使用场景,也就是要先回答一个问题:这台设备需要防护的是什么?

目前市面上的安全光栅一般分为三类:

第一类是手指保护型,分辨率在14毫米及以下,适合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,比如贴标机、点胶设备等。

第二类是手掌保护型,分辨率在20至30毫米之间,适用于冲床、剪板机、装配线等常规工业设备。

第三类是人体保护型,分辨率大于40毫米,适合用于机器人作业区、自动化生产线等大范围防护场景。

简单来说,防护目标越小,对分辨率要求越高。先搞清楚这一点,类型基本就能确定下来。

第二步 测量尺寸,确认安装需求

接下来需要测量设备现场的两个关键数据:保护高度和检测距离。

保护高度是指光栅能覆盖的垂直区域范围,建议选择略高于操作区的型号,避免出现防护盲区。

检测距离则是光电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有效检测范围。不同型号支持的检测距离不同,从几百毫米到十几米不等。一定要根据设备的安装空间选择合适的型号,否则容易出现检测不稳定的问题。

切记,尺寸选型既要满足防护需求,又要兼顾设备布线和施工便利性。

第三步 核对功能配置,关注实用性

在型号选定后,最后一步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,检查功能配置是否匹配。

比如信号输出方式,常见的有PNP和NPN类型,要根据PLC或控制系统的输入接口来决定。

是否需要静态或动态信号检测功能?动态检测可以有效防止人为遮挡光束,是高风险场景下的首选。

是否支持多光束同步、级联功能?这在机器人区域或大型设备的围栏防护中非常常见。

另外,车间环境复杂,容易受到焊接光、强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。优质光栅通常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设计,使用更加稳定可靠。

总之,选型时不能只看价格,功能配置更重要。前期选得准,后期维护才省心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在线客服
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

友情链接